2024-09-12
191次
網站運營
前段時間,與一位企業總經理交流,談到企業文化如何從"虛"做"實"的時候,客戶老總非常認同,企業之間最后比拼的,就是企業文化的建設。
旁邊陪同的HRD一臉驕傲的對我說,我們的企業文化做的很好,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員工對企業文化認同度很高。客戶老總沒吭聲,只是給我倒了一點茶。
我看這架勢不學習一下都不行,于是請教這位HRD是如何來做企業文化建設,以下是她介紹的三個內容:
1、標語、口號、英雄員工宣傳
該企業花了不錢在LOGO設計、文化價值觀標識、文化手冊釋疑、各類優秀員工事跡的宣傳資料,制作精美,口號也是朗朗上口,很押韻。
2、各種形式的活動
辦公室樓道兩側張貼了過往的年會、員工生日/體育活動、團隊學習、社會義務活動的照片和文字介紹,HRD在介紹時很謙虛的表示,這類工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3、組織結構上的保障
成立了專門的企業文化推廣小組,客戶總經理任組長,HRD任副組長,負責日常推進,各部門負責人是小組成員,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協調推進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
聽HRD介紹完后,對其已完成的工作表示認同。也提出了三個問題:
1、文化價值觀是否有體現在制度、流程、行為設計層面?
有時候企業文化建設只是實現"上墻",難度并不大。
我們服務過的客戶,在做企業文化建設時,將價值觀分解到具體制度制訂、流程優化、員工行為過程中予以體現,并在不同的部門,結合工作內容的不同,形成可檢視的員工行為,并納入到制度評審、流程評價、員工績效考評的環節,作為制度或流程是否通過、員工績效評價等級的關鍵考核標準,甚至是不符合企業文化導向的制度、流程、員工行為,均會被一票否決。
比如一些優秀的企業,較為典型的是阿里巴巴,績效評價中,文化價值觀評價硬性占權重50%,而且各項價值觀評價內容已經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更便于考評。
再比如,當向HRD了解,在舉行員工團建活動的時候,有沒有提前分析過跨團隊配合存在的問題,想通過團建哪類體驗活動來消除、化解工作配合中的矛盾?有沒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過程和啟發環節?
可惜,這家企業還沒有思考到這個維度。活動現場看起來很熱鬧,雞血沸騰,事后還是一地雞毛。
這是文化建設脫虛向實的重要環節,否則文化建設將沒有存活的土壤。
2、有沒有核心的"領導分子"來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之前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這個觀點也特別容易被HR管理者所認同,其實這是把"鍋"又還回給老板,只是在臺面上不敢直說。
這還真不是老板一個人的責任,除了初創企業,這個說法不成立。
從我們接觸到的客戶來看,這些優秀的企業經營團隊,在以老板為中心的核心管理層中,有3-5個企業高管,分管戰略與文化、日常運營、資本運作,組成企業管理的"領導分子"。這個團隊的氣質就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內核,HR管理者的作用,是協助老板組建這個"領導分子"團隊并使之高效運行。
像之前由總經理任組長,HRD任副組長來主持工作的方式,容易陷入總經理沒空、HRD推動不了的窘境。如果有"領導分子"團隊,可以解放總經理或老板的時間,借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來傳播、記錄、驗證企業文化行為的落地,從更高維度來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效果會更好。
3、企業文化與目標是否保持一致性?
企業文化是在明確愿景和使命之后,解決使用哪些特質的人才、用什么方式協作可以實現的邏輯問題。它要回答在面對不確定性環境時,企業對社會、客戶、員工的終極態度。從長遠來說,這是社會認可、客戶選擇、員工跟隨的根本原因。
這就要求企業在理解、規劃企業文化時,從邏輯閉環角度,能夠解釋如果遵循這樣的文化行為準則,以及具備價值觀特質的團隊,企業是能夠獲得客戶訂單或市場份額,能夠回饋社會和員工,實現持續、健康成長的底層邏輯。
現在企業通用價值觀的描述方式高度趨同,比如務實、創新、團隊奮斗等,如果不能有效解析到業務活動中,文化價值觀的執行,就是"兩張皮",只能停留在口號層面。
HRD聽完這些問題,陷入深思,同時記錄了一些內容。客戶總經理為了緩解氣氛,特意邀請HRD和我一起共飲杯中茶,以示感謝。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類似的場景可能不是最后一次,那位HRD專業水平也毋庸置疑,只能說環境改變了,我們的方法和認知也要升級,否則就是刻舟求劍,抑或者是緣木求魚。
本文作者東寶人才研究院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