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1608次
東寶人力資源軟件
什么是行動學習?行動學習起源于歐洲,英國的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是其重要創始人。通過實踐,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被稱為行動學習。
大家在網上可以搜到很多關于行動學習的說法,但是到最后還是搞不明白行動學習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培訓還是學習的方法?其實,行動學習是基于推動“戰略”落地為前提,以小組團隊決策的形式解決企業的現實難題,在解決難題的同時達到人的能力(個人能力和組織領導力)和組織發展(團隊建設/學習型團隊)同步提升的一種工作和學習方法。它既不是單純的培訓,也不是單純的學習,而是集工作(解決現實難題)、學習(從已有經驗的分享和思維碰撞而得到)為一體的工作方法。用一個比喻可以幫助理解,如果說培訓是給藥,咨詢是給醫,那么行動學習就是學會自己做中醫。 一個中醫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會自己把脈自己開方自己抓藥,一個中醫如果身體很正常,他也一定會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自己學會“養生”,以確保身體健康。從這個視角看,行動學習更應該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一種“自己學會當中醫”的工作方法。
搞培訓的HR小伙伴們都知道,最讓人頭疼的是如何讓企業培訓真正改變員工的認知思維、行為習慣,能夠在工作中有效落地執行,進而提升業務績效。而行動學習就是推動培訓落地執行的有力武器,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有關行動學習的話題。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心學思想,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人們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不僅要認識,尤其應當實踐,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行動學習是一套完善的培訓方法體系,參與者以小組的方式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小組成員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習和發展。行動學習把工作課題或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作為學習的方式,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行動。
行動學習體現的正是知行合一的思想,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近年來,行動學習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眾多企業的青睞,通用、波音、西門子等全球500強企業都先后引入行動學習,用于員工培訓和組織變革,并且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下面我們來看看,波音公司是如何通過行動學習實施全球領導力項目的。
波音公司(Boeing)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業公司,其客戶分布在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早在1999年波音公司創辦了培訓全球領導人的學習項目(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GLP),培訓對象主要面向公司的高級經理,目標是使公司的高級經理能立足全球視角進行思考和行動,并與其高級經理層面的接班人計劃相聯系。波音公司的GLP采用的正是行動學習的模式。
波音的行動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導入階段、深入他國階段和報告階段。第一階段花三天時間在美國本土學習各類介紹和資料,理解國家和公司的愿景。第二階段花三周時間選擇在相應的、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國家度過。在選定的國家會見企業領導者,傾聽該國專家的建議和意見,深入企業生產現場,并與相關的企業領導進行交流與會談,探索和理解該國的歷史、文化習俗及其價值,沉浸于該國的文化和民俗之中,評價企業在國家和區域內的現狀、問題和動態的競爭能力以及評估企業在國家和區域中生存的機會。大約十天后,對公司當前發展非常重要的某一議題將被介紹給參加學習的高管們,并要求高管們組成團隊為公司決策者提供建議和方案。最后兩天返回美國對方案進行評估,并準備向公司執行委員會匯報。
波音公司開展行動學習的目的是培訓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管理人員通過接受董事會提出的企業存在的真實問題,組建學習團隊,提出小組建議,最后通過綜合評估方案來對行動學習團隊提出的建議做出評價。行動學習不僅實現了波音公司績效的提高,也實現了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
行動學習可以用一個簡單明了、全面深刻的公式闡釋如下:AL = P + Q + R + I
AL(Action Learning),指行動學習;
P(Programmed Knowledge),指結構化知識;
Q(Questioning Insights),指洞見性問題;
R(Critical Reflection),指深刻反思;
I(Implementation),指執行應用。
P:(Programmed Knowledge)結構化知識
結構化知識是指已經成形的思路和方法,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如何認識世界,決定了一個人看待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心智模式決定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決定行為模式。所以,如果希望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首先必須改變他的心智模式。行動學習基于問題解決,通過對慣有的心智模式進行深刻質疑和反思,打破原有的心智模式,重建更高層面的心智模式,到達另外一個P,從而實現個人和組織的能力提升。
Q:(Questioning Insights)洞見性問題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提出具有洞見性的問題。能提出具有洞見性的問題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搞清楚問題到底是什么,就開始匆匆忙忙著手解決問題,結果往往舊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出現了。通常提出來的都是現象,而困擾我們的往往是隱藏于冰山下的真實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只有不斷討論、洞察、聚焦,才會浮出水面。
R:(Critical Reflection)深刻反思
只有對自我心智模式進行深刻反思,才能促進行為的改變。
小組成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框架和程序,對自己及其他成員的經驗進行質疑,并在行動的基礎上不斷反思,才能對問題的本質達到更深入的認識,提出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質疑與反思是行動學習產生創造力的來源。
I:(Implementation)執行應用
在質疑、探尋、反思形成新的認知后,一定要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實施應用。行動學習成果必須通過行動的過程才能得到驗證,也只有通過行動才能對組織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小組成員只有在行動的過程中,才能進一步反思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執行應用是行動學習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不同的問題對應不同的行動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方法對應多種不同的實施步驟。但不論哪一種行動學習方法,基本都包括以下六個最基本的步驟:聚焦問題、組建小組、分析問題、制定方案、行動實施、總結推廣。
而質疑反思始終貫穿于行動學習過程的始末,行動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質疑反思。
在聚焦問題階段,企業需要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組建小組階段,企業需要反思員工對行動學習目標實現的重要程度;
在分析問題階段,企業需要反思問題背后的根本原因,并反思自身的現狀來制定企業可以達成的目標;
在制定方案階段,企業需要反思計劃的現實性,并反思決策背后涉及的風險和收益情況;
在行動實施階段,企業需要對方案實施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反思,并為下一階段的實施工作積累經驗;
在總結推廣階段,企業不僅要向員工展示行動學習的成果,更要反思實施階段的經驗和教訓。
行動學習作為一種管理方法,在企業中推行需要一個從認知到固化的過程。行動學習在企業中的推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試點階段
在剛開始,可能大多數人還不了解行動學習是什么,對行動學習覺得新鮮和好奇,但也感覺困惑和恐懼,抱有懷疑、猶豫的態度。在此階段可以告訴大家行動學習是什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能給大家帶來什么好處。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營造氛圍,給大家一些了解行動學習的時間。
在此階段,可以嘗試在企業高層管理者和核心人員中間組織一次行動學習,聚焦管理人員最關心的問題,進行有序的討論交流。當管理人員感受到會議效率的提升,他們會加深對行動學習的信心。
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讓高層管理者和核心人員品嘗到行動學習的魅力,將他們轉化為行動學習的堅定支持者,這是企業下一步全面推行行動學習的關鍵。另外,在此階段,要有意識地培養一批企業內部促動師,熟悉行動學習流程,掌握行動學習的促動技術,這是下一步全面推廣行動學習的基礎。
2、推廣階段
有了公司管理層的支持,有了第一批企業內部促動師,就可以進入行動學習的推廣階段。可以在公司的各個部門推行行動學習,在行動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有所預見,參與者會有開始時的興奮,跌入低谷的痛苦,會有接受事實的反思、研討辯論的艱難,也有達成共識的快樂,有討論行動計劃的深思熟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始終保持冷靜,陪伴團隊成員一起成長。
在這個階段,團隊成員已經基本掌握了行動學習的方法和步驟,可以自行召開小組會議,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形成行動計劃。只有每個人都掌握這些方法步驟,團隊才能形成了一種有效的溝通模式,團隊成員能力不斷提升,會議會變得高效,行動學習的成果會不斷地轉化為團隊績效成果。
3、固化階段
如果企業已經從心底里接受了行動學習的思想,并熟練掌握了行動學習的方法和技能,行動學習將成為一種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學習和提升的固有方法,不論是召開會議、研討問題,還是日常管理,大家會下意識地使用行動學習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應用行動學習的方法,這時候行動學習進入到固化階段。
行動學習法一旦內化為團隊的工作流程,團隊將擁有非常強大、快速接納一切新事物的心智模式與工作行為。無論導入任何新流程、新方法、新事物,團隊成員都能夠基于行動學習的流程,即“聚焦問題—導入知識—團隊學習—行動計劃”,來接納新事物。團隊討論的過程也能快速地進入“共享信息—共識愿景—共同行動的良性循環。
下一篇:企業合伙人計劃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