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1083次
東寶人力資源軟件
如何建設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一個企業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生產力的源泉。
企業文化,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一個企業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生產力的源泉。在公司面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機遇、新的挑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樹立“用文化管企業”、“以文化興企業”的理念。為了進一步弘揚企業文化,樹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推動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持續健康發展,最終達到以文化管理企業的目的,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企業文化建設方案。
以先進的企業文化建設理論為基礎,以培育員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業知名度、文明度、美譽度,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生產力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全力實施有我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弘揚企業精神、實踐企業價值觀,實現企業發展戰略與員工愿景有機統一,經營者理念與員工觀念和諧,員工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同步改善,建設和諧企業,推動我公司“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物質文化(有形的)
一般人所聽人說的,親眼見到的企業文化,大多數是與物質有關(錢、物)。每當提到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建設時,多數HR首先會想的是錢錢錢。其實,物質文化它只是企業文化中的最表層。就像一朵鮮花的第一層、第一圈花瓣。
物質文化,它活動形式包括:為員工發放節日福利、組織節日活動、舉行各種派對、員工著裝統一、廠區內的文化宣傳欄、產品展示廳等等。總之,它是人們肉眼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一般情況下,基層員工更愿意接受物質文化。
2、制度文化(有形的)
公司制定的制度(如:公司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員工行為規范制度、企業員工手冊、宣傳制度等等),并要求公司全體人員共同遵守。
3、精神文化(無形的)
企業精神,它是企業的風向標。這個層面的文化不易令員工接受。
說白了,員工認為精神文化不實在,不利已。精神文化聽起來相當“高大上”,它包括:企業戰略、企業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口號、經營理念、領導人理想與信仰等等。
如果能打開精神文化層面,讓企業文化的“精神血液”輸入到員工思想里,那么,這家企業的整體面貌將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
公司會議。會議的指示精神、會議的形式就屬于精神文化的一種;
企業培訓。培訓能提高員工認知度、工作技能和方法,于無形處盡體現精神層面。
企業管理風氣。有些企業管理“團結向上、凝聚力向心力極強”,而有些企業管理“勾心斗角”、“官腔官調”。
一個沒有信念的團體,就會失去替奮斗的活力,如果一家企業的員工都是這樣子,企業就會喪失前進的動力。
信念就代表著凝聚力,它能夠在企業遇到危機時,大家能夠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困難。而非“樹倒猢遜散”“大難臨頭各自飛”。
有形的企業文化易行,無形的企業文化難攻艱。“雞蛋由外向內打破是食物,由內向外打破是生命”。
所有人外在行為的表現,都來自于內在信念的主導。要讓企業文化活動“活”起來,最好能從內向外開展。
(一)讓物質文化“活”起來
管理,究其本質,就是打理好企業中的人與事。如何讓人服從管理,乖乖地做事?那么就得從攻人心下功夫。
1.1用“攻心”方法激活
中國有句俗語“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此話很有道理。企業想收買員工身心,給予物質示好的同時,還是攻其心。
1.2幫助貧困家庭員工
如特困家庭員工直系家屬重病,企業可適當捐善款,或者發動員工獻愛心,以解員工燃煤之急。特困員工的七大姑八大姨重病的,請原諒不能“面面俱到”。
1.3助優秀員工子女完成大學夢
有些員工子女考上大學,卻因高昂學費不得不放棄。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讓員工攜子女到公司,驗證錄用證書、學生證書等。企業給予 金額助學費。
1.4祝賀結婚員工/生育員工、慰問喪事員工
公司有員工結婚/生子,公司可安排工作人員帶上禮品/禮金/前去慰問;員工直系家屬過世的,同樣可以“人情化”慰問。
1.5其他。
以上幾點,除了慰問喪事以上,其他的一定要“做了好事,記得要留名”!
拍照、編寫“好人好事”新聞事跡,在公司內部、公司網站加大宣傳力度!
2、一般形式的企業文化活動
2.1公司年會。最能體會企業文化(物質+精神)的形式之一;
2.2員工生日會。
2.3年度/季度組織員工出游。
2.4各類節日福利的發放
……
讓企業文化活動真正地“活”起來,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需要企業領導從上到下,全方位支持,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讓企業文化“活”起來!
(二)讓制度文化“活”起來
發展中期的企業,各項制度相對健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前輩所創下制度的基礎之上,根據企業現狀加以分析,企業制該增則增,應減則減。“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那么,創業期的企業,就得慢慢“孕育”制度。管理者可根據企業性質,先搭建管理制度框架,然后再慢慢往框架里填充制度內容,使之變得豐滿成型。
最后,培訓。
培訓,才是讓制度文化“活”起來的有利武器之一。
有了健全的制度,我們可以通過定期對新入職員工、不定期對在職員工進行培訓,洗腦。
爭取將制度內容及要求最大化滲入員工腦海中去。
(三)讓精神文化“活” 起來
在員工培訓中(包括新員工培訓/在職員工培訓中),加強對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經營方針等內容的灌輸指導、講解,要把“口號性”“虛擬性”的內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員工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認知。
另外,高層領導在全體員工會議中講話,可以將企業發展風向標吹向員工心里,讓他們知道,企業一直處于“活”起來的壯,并不是一潭死水,頻臨倒閉。
幾年前,我入職某電子企業任管理工作。
該公司廠長/董事長相當重視企業精神文化建設,企業有這樣一條規定,每月初第一周周一上午8:00-8:40分,要求全體員工到操場上,按部門集合,原則上一律不允許有缺席者。這種“大型會議”,只有/副總/廠長/董事長有資格講話,特殊情況下,部門經理可作紀律強調和補充。
保安隊長負責檢閱隊行,“向右看齊、立正、稍息”、“報數”。
HR部門負責統計人數,說明缺席原因、拍照、記錄會議所講內容,編制第 期公司員工集體會議紀要,上傳公司群、發布公司網站。
這是一種強而有效的精神宣導活動方式。
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另外,員工集中訪談,也是激活精神文化的一把鑰匙!
讓企業文化活動真正地“活”起來,除了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以外,還需要企業領導從上到下,全方位支持,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讓企業文化“活”起來!否則,單靠HR一已之力,很難完成此艱巨重任。
企業文化建設:由于沒有真正滲透進企業的肌體,企業文化就會出現越建設越虛、越建設離管理越遠的現象。企業文化部門盡管唱文化主角,但基本游離在企業管理職能之外,難以贏得公司管理層的青睞。一些企業的文化負責人為了展示自己的工作業績,往往會在年底拼命購買諸如全國性的企業文化建設獎項,反而使得企業其他部門更加看不起企業文化部門的價值了。企業文化管理:直接從管理核心切入,由領導班子和管理者團隊引領并身體力行(不僅僅是重視),緊扣核心價值驅動要素,從組織和個人全面致力改善組織狀態。企業因企業文化管理而獲得管理者素質的提升、核心員工保有率的提高、品牌價值提升、競爭優勢保持等高價值回報。盡管企業文化管理部門和工作者只是規劃者、組織者、輔導者和督促者,但由于直接推動組織變革,所以企業文化管理工作會贏得公司的高度重視并成為企業管理的職能機構。即使沒有專門的機構,企業文化工作者的價值也會充分得到體現。
上一篇: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的角色有哪些
下一篇:企業內訓師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