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
1941次
東寶人力資源軟件
Coldcall,直譯為冷電話又叫陌生電訪,業內比較喜歡說“打 CC”,意思就是主動給現階段不認識但極有可能是潛在候選人的人打電話。本文分享獵頭打coldcall經驗。
我們公司是做新媒體的,我是一個苦逼的招聘狗,由于行業特殊的原因,我們公司要招聘的一些崗位候選資源有限。通過多方打探,終于找到了其中一個同行企業類似崗位人才的聯系方式,我打算挖完這個人之后,通過他的人脈,再挖他們公司其他崗位。
現在,除了這個人的聯系方式,我對他個人工作情況一無所知,但如果突然給他打電話,我也不知道該問什么?他會不會排斥,萬一他很介意,不愿意和我們多聊,那我就損失了一個重要的資源?
請教招聘大咖,我們想要定向挖角,該怎么打陌生電話(ColdCall)?

首先普及個小知識點:獵頭行業里,什么是Cold Call?CC如何繞過前臺,物色目標候選人。
1. Cold Call字面解釋是“冰冷的尋訪”,是屬于顧問尋找搜索目標的方法之一,會根據實際需要運用一些方式方法等;
2. 在獵頭工作中,Cold Call具體指的是主動打電話訪尋未知的潛在候選人并獲得相關的候選人信息,主要用在初期訪尋階段和背景調查階段。
不知不覺,企業內部做招聘的,大家都意識到需要用獵頭的思維來做招聘,什么是獵頭的思維?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挖角。多年前的片段浮現在腦前。
做過CC的人會發現,技術人員的CC會是非常困難的,也許大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吧,各公司對前臺訓練有素,對于涉及到技術人員的任何問題和事情都緘口不言,絕對不轉,實名制也不行。碰到不確定的事情,也只是留個姓名和電話,前臺就是堅守的關卡。
正如格力董明珠曾說過,格力的技術人員被挖角的現象比較嚴重,也呼吁挖角的企業是否需要交“轉會費”,來杜絕其他公司的拿來主義。可想而知,大多數企業都意識到關鍵核心技術人才是企業的財富,防火防盜防獵頭。不過獵頭的價值就是,幫助他的客戶掠奪稀缺資源,稀缺的人力資源。幫助不愁找工作的人找到更好工作,實現職業的跳躍。
筆者曾經操作的一個case:CFD流體工程師崗位, CC也沒有那么難,扮作目標公司服務廠商企業的采購部門,進行采購信息采集工作,讓企業提供成功案例和技術支持電話。
在做好了相關行業信息和資料后,打通的第一通電話,對方的前臺妹子也不是吃素的,貌似油鹽不進。
“您好,幫我轉下你們技術部門”從容鎮定的讓前臺妹子轉。
“您有什么什么事情嘛?我們這邊實名制。”妹子標準話語話術應答著。
“我是航空集團的,我們欲采購一批CFD成套設備,現進行信息采集,需要找你們懂技術的工程師了解下相關信息。”堅定的回復前臺妹子。
“要不,您這邊留下電話,我讓我們銷售部門同事給您回過去”妹子不確定,但是也不婉拒。
“我這邊很著急,轉個銷售咨詢下,如果你們不配合,就算了,還有十個廠家需要了解。”故作不耐煩的打段妹子的話,欲掛斷電話。
“不好意思,我幫你轉給銷售部門,您可以向他們咨詢下。”
電話轉給銷售部門,谷雨拽了幾個深奧的技術問題,銷售犯難的同時,谷雨順勢提出找個技術工程師支持。對于銷售人員,抓住任何一個商機的天性,他們往往非常配合你做了這件信息采集的事情,提供你想要的姓名和聯系方式。
另打一個公司的前臺時,同樣的開場白,但是出現的情況截然不同,對方捂住電話告知候選人,有獵頭挖你啊,你趕緊過來接電話啊。
回顧CC過程時會發現,第一:強勢很重要,說的事情必須像那么回事兒。角色扮演的人,必須得臉皮厚,得敢打,敢反復打。第二:簡單明了,出乎意料的驚喜也時常出現。還是有很多人愿意和獵頭接觸,愿意接觸更多的機會,即使暫時不考慮換工作,也非常希望了解到自己目前的市場價值,隨時關注市場動態。
想想這都是幾年前的獵頭技巧,通過角色扮演,聯系上目標候選人。然后才是和候選人溝通——吸引到候選人的注意——接受面試——接受offer——入職報到。
回到案例中,樓主擔憂的是,除了這個人的聯系方式,我對他個人工作情況一無所知,但如果突然給他打電話,我也不知道該問什么?他會不會排斥,萬一他很介意,不愿意和我多聊,那我就損失了一個重要的資源。那好,針對于如何問,我們回到場景中。
A、 場景(開宗明義,以企業名義建立溝通頻道)
企業HR:您好!請問您是××公司(目標公司)的李小姐嘛?
候選人:您是?
企業HR:不知道您說話方便嘛?我是××公司(目前所在公司)的Coco,一個朋友向我推薦了您,知道您是××公司曾任職過××崗位,正好我們公司目前有些這方面的崗位,希望和您交流下。
候選人:不好意思,我現在暫時不考慮啊。
企業HR:不考慮沒有關系啊,既然是同行業,咱們可以保持一個聯系,希望日后公司層面能有合作可能性。由于是朋友推薦,只有您的聯系方式,您方便告知您的全名,以及留一個您的郵箱,我可以把我們公司招聘信息發給您參考下,不考慮沒有關系,咱們初步建立一個聯系。(如果告知,后續再補上一句:不知道您手機號是否就是微信號,后續加下您的微信,保持一個聯系)。
企業HR:非常感謝,我后續會把郵件發到您郵箱。
Tips:
(1) 自報家門,讓對方感受到真誠,不拐彎抹角;
(2) 即使對方不考慮,也不要草率的掛斷電話,自然主動的問下對方的郵箱、QQ或者微信,為建立深入聯系打下基礎。不要讓一通電話變得毫無意義。因為TA的拒絕,有可能是TA現在所處的環境不方便,只需要建立聯系后,再改一個時間去電話,可以咨詢是否微信號有誤,沒有加上,或者發的郵件是否收到,有沒有需要咨詢了解的。
(3) 溝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強行的去推銷公司的職位,很容易引起初次溝通的反感。初次溝通,秉著建立聯系即可,如果碰到非常友好的候選人,視情況加快進展(面試邀約、期望薪資的確認等)
B、 場景(以第三名義和候選人保持聯系)
獵頭:您好!請問您是××公司(目標公司)的李小姐嘛?
候選人:您是哪位?
獵頭:我是××獵頭公司的Coco,不好意思,打擾您,請問您說話方便嘛?
候選人:好的,可以。您是怎么知道我聯系方式的?
獵頭:一個朋友推薦的,她說您目前在××公司(目標公司)從事相關崗位,正好我這手頭上一份工作機會比較適合您,冒昧給您去了個電話,可能會占用您3-5分鐘,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候選人:要不,您把相關工作機會發到我郵箱。
獵頭:好的,您方便的話,可以告訴下您的郵箱嗎?
候選人:××@qq.com(一般會楞了下,不過還是會給其郵箱)
獵頭:好的,您的郵箱是××@qq.com,我后續發到您的郵箱,請注意查收郵件,如果方便的時候請您回復一份最新的簡歷。
TIPS:
(1) 以第三方名義和候選人保持聯系,打通第一次電話,建立初步聯系。確認郵箱,發JD進行確認。
(2) 第三方和候選人溝通時,也可以在人選方便的時候,電話了解候選人的期望(行業、崗位、薪資等)。
(3) 建立聯系,QQ、微信等,盡可能不要讓一通電話變的無效。如果人選不方便接聽電話,盡可能選擇人選方便的時候去電話,了解到相關的人選自身信息(目前所在公司的確認、從事的工作性質、目前薪資等)。
(4) 作為第三方獵頭,某種程度代表著對相應行業的了解,適當的拋出誘惑給到候選人,吸引到候選人的注意,愿意更多的透露TA的情況以及目前公司所在的情況。
總結:關于和候選人建立第一次溝通頻道,可以模擬出不同的場景,無數次可能性。首先,自己要表示出對于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做一些功課,就想著空手套白狼,估計很難贏得對方的尊重吧;其次,溝通時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親和力,注意聊天方式,舒服的聊天方式,總會讓人忍不住多聊幾句;再次,第一次溝通盡可能保證是有效溝通,無效的溝通比如,對方不考慮,啪,直接掛斷;最后,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誰也不希望接到一個推銷電話,雞同鴨講的人建立聯系,要給予的是提供工作機會,行業信息,雙贏的選擇信號。
做過獵頭,說一下心理狀態的發展趨勢就是緊張→抵觸→接受→手到擒來
緊張
一開始被要求打cold call的時候會緊張,提前準備好的對客戶公司的了解以及一套想好的說辭等到真正和candidate聊的時候發現人家問的全是我沒了解到的,還磕磕巴巴的說不清楚。這時候候選人會覺得你不專業,導致的就是懶得和你聊,“我一個年薪5 60萬的,你們獵頭公司就派你這么個green hand跟我聊 看不起我啊"?(真實經歷)。于是對方掛斷了你的電話,當然這樣的后果有兩方面。好的方面是我會更加深入的了解客戶的詳細的信息,以便能回答候選人提出的問題。壞的方面就是,我開始抵觸打電話。
抵觸
抵觸期的我,經常是能拖就拖,拖不了了硬著頭皮打,”哎,大哥沒接電話,太好了!哎,這號停機了,太好了!哎,人家一聽我是獵頭就掛了,太好了!哎,都不考慮,太好了!“為什么我當時的心理狀態是這樣,現在回想起來 一是抵觸,拿起電話手就開始出汗,心里想的就是之前被拒絕時的情形。第二,也是主要原因,當時生活沒有壓力,大學還沒畢業,一周上班3-4天,只是實習,純粹是無聊才出來見識見識。
接受
這種心態大概持續了一兩個月,覺得自己像個廢物,也下決心開始改正。這時就要謝謝兩位大哥,一是當時帶我的consultant,濤哥,相當儒雅的一個人,像是長輩,領我入門,循序漸進的教我如何與候選人交流,溝通。第二個也是consultant,我當時會support他幾個項目,熙哥,他更像是哥們兒,教我的方法更加直接,例如,他扮演我要聯系的候選人,我來和他介紹position,這樣能直接發現我的問題,哪些地方了解的不夠深入,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站在候選人的角度去想問題“ 。由于我和熙哥下班順路,每天都一起走,所以他也會在路上告訴我一些東西,”剛開始打電話都會經歷你這種事情,會被嘲諷,甚至會被罵兩句,也許你打電話的人其實是個很nice的人,只不過可能打電話時他心情不好,你純粹是撞槍口上了,過一天,給他發個信息,表明下身份,你得承認獵頭這行的cold call還是相對好打的,因為接觸到的人受教育的層面相對會高,我想除非職位和錢不合適,否則很少有人會拒絕幫他改善環境的請求。“接受了這些以后,每天濤哥和熙哥會帶著我給candidate打幾個電話,我從中感受和學習一下候選人想要了解的知識,比如工作地點是一條很重要的信息,人家原來住魏公村在中關村上班,走路半個小時也到了,你給人家介紹的工作地點在望京,沒班車,沒交通費,薪水平均每月漲1000塊錢,那人家基本也不會考慮了。cold call這東西,抵觸就是因為恐懼,恐懼的是你不知道電話那頭是誰,他會說什么。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樹立起自信,”我TM也不比你缺胳膊少腿,我TM智商也不比你低,我TM上的大學好賴也是個211,你TM掙錢是比我多很多,但是我TM才20出頭,還TM年輕著呢,我TM到你丫這歲數肯定比你丫掙得多!“別笑話我,我當時就是這么給自己鼓勁兒的,你要知道,獵頭這個行業真的是互惠互助,幫你換個更好地工作,我也能掙到錢,你開心,我高興。假如真的遇到說話不好聽的,罵了你兩句,直接掛電話唄,罵我兩句我也不掉塊兒肉。千萬別生氣,別用傻逼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值。
手到擒來
后來每天能打4 50個電話,拋去停機,不考慮等因素,和給人感覺不太靠譜的,能找到7 8個靠譜的,和這些候選人交流時記錄下這個候選人什么職位,薪水,帶不帶人,做過什么項目,向誰匯報等等這些信息,然后整理成list發給顧問,然后由他們再來剔除不合適的候選人,將最合適的幾位再發給客戶,由客戶決定。不得不承認獵頭這項工作給我帶來的好處很多,更好的交流方法,改善了我脾氣,結實了很多保持長久聯系的candidate等等等等。再叨叨兩句,個人感覺,獵頭這個行業,女孩兒有優勢,但是好像做得高的男性比較多。上文中有大家認為不對,不認可的,還望批評指正。